第七届上海国际店铺设计与解决方案展览会(China in-store 2021)将延期举行

截止目前,中国大陆的入境限制仍旧十分严格,且新冠疫情持续影响零售品牌的线下扩张及采购计划。经慎重考虑,主办方正式决定将原定于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店铺设计与解决方案展览会(China in-store 2021)延期举办,新的展期及规划将在近期公布。

“我们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将China in-store 2021延期是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出入境政策恢复正常以便国际展商和观众可以亲临展会。在此期间,我们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打造一个更高质量的采购交流平台,以便适配疫情后的零售行业。”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睿博先生表示。

新展期的将继续聚焦店铺装修和店铺设计、视觉营销、零售商业照明、智慧零售技术、零售营销五大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同时,Retail Stage,HiTech Stage,ReTailor Hub,EuroShop 中国零售设计奖以及橱窗营销挑战赛等精彩的同期配套活动也将于新展期举办,为零售人士提供与优质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知名零售品牌商、地产商以及行业专家学者共商零售热点话题的宝贵契机。

接下来,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将组织一系列线下商务交流活动,邀请行业大咖分享真知灼见,与行业同仁保持深度连接。与此同时,主办方将继续与行业媒体,协会,研究机构以及EuroShop全球零售联盟成员携手,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领英等渠道向零售人士提供有价值的零售行业新鲜资讯和前瞻趋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访问 www.c-in-store.com


2021年7月27日

媒体中心 新闻 零售速递

零售速递

零售展:2018年上海购物中心流行“瘦身” 上半年新开16家

2018-12-11


零售展:2018年上海购物中心流行“瘦身” 上半年新开16家


  2018年上半年,上海新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达16家,新增商业建筑面积达94万平方米,至2018年6月末,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和商业建筑总面积达到241家和1731万平方米。这是日前由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报告(2017-2018)》中透露的信息。

  该报告将2017-2018年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发展特征和趋势展望等情況向社会发布。其中,小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仍为新增主要类型:近两年来新开的小型城市商业综合体达到27家,在新开数中接近一半。零售展2019年4月25-27日开幕,期待您的到来。

  上半年沪新开销品茂16家

  三年来,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由2015年末的151家增加到2017年末的225家;2017年末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达到1637万平方米,占全市商业建筑面积约20%;零售额与餐饮总额合计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2.3%;营业额增速约16.8%,超过同期社零额增速约8.1个百分点。

  《报告》根据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对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相关数据指标的统计分析。截至2017年底,上海225家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总面积为1637万平方米、销售总规模为1562亿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了18.4% 、16.8%;年客流总量21.3亿人次,商户数2.6万家。

  2018年上半年,上海新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16家,新增商业建筑面积达94万平方米,至2018年6月末,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和商业建筑总面积达到241家和1731万平方米。从数量和面积来看,仍然处在快速发展期。至2018年6月末,上海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为241家,其中:2017年新开业40家(闭店调整4家),创下历史新高。2018年6月末,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达1731万平方米。

  浦东闵行1年半各增销品茂11家

  从空间分布来看,新增城市商业综合体向各区分散式扩增。至2018年6月末,浦东、闵行、黄浦、静安四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建筑面积之和占据了全市总面积的五成多。其中浦东最多,达到328万平方米,占全市19%。从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新开业的情况来看,全市共有12个区有新增综合体,其中浦东、闵行最多,各新开11个项目。传统的以市中心商圈为核心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各个区域多核心的格局正在形成。

  从商圈级别比较来看,市级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市级商圈内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辐射力强、影响力大,其数量、商业建筑面积居于首位,2017年平均营业额(10.2亿元/个)、平均租金(13.4元/平方米/天)、平均坪效(74.6元/平方米/天)等主要指标方面均保持领先;社区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增速居前: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有20家新开城市商业综合体位于社区商圈内,明显高于其他商圈。

  小型销品茂是主流

  从规模比较来看,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表现最为突出: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业态全、品类丰富、体量大,开展营销活动更易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同时在经营上较特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更为灵活,2017年其营业额合计占全市总额比重(47.5%)、平均出租率(96%)、平均坪效(60元/平方米/天)等指标均为最高,表现最为突出;小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仍为新增主要类型:近两年来新开的小型城市商业综合体达到27家,在新开数中接近一半。

  销品茂业态不断创新

  为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在行业业态、营销方面探索升级,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层出不穷。通过打造旗舰店、快闪店、屋顶花园、室内主题街区等方式凸显品牌个性,不断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和创造力。

  “首店”落户上海的重要载体。城市商业综合体凭借其独特的商业魅力,成为“首店”落户的重要载体。2017年,上海共有226家“首店”开张;2018年上半年,共有256家“首店”亮相,其中有87%的“首店”选择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内开张运营,如兴业太古汇、K11、来福士等成为“首店”的热点聚集地。

  存量改造推动商圈转型升级

  面对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2017年以来,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恒隆广场、五角场万达、世茂广场等纷纷谋求转型升级,涉及改造的大型商业建筑面积达到160万平米以上,预计2018年内有望正式营业或局部试营业的项目将近30个。

  目前,城市商业综合体既处于发展黄金时期,也处于新环境、新消费、新零售大变化时期,实体商业企业加速洗牌,经营差异化逐渐显现。从出租率来看,2017年有20.3%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满租,还有12.2%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出租率小于80%。这些数据表明,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脉搏、运营管理和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反之,运营乏力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将面临诸多挑战。

  有技术,有个性

  中心城区存量转型与郊区加快发展并重。在中心城区,开业三年以上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占比为68%,在郊区,开业未满三年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占比51%,因此郊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以新建项目为主,主要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品牌管理输出提高运营专业化和集中度。随着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的不断成熟,凯德集团、中粮集团等有品牌、有能力的运营商凭借专业的商业运营团队,以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等轻资产运营模式,根据客群需求和消费变化,提供从前期定位规划、招商、开业,再到后期运营管理的全流程支持,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型商业项目。

  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功能不断丰富。原以零售业态为主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功能正在不断拓展,融入电竞、动漫、医疗、体育赛事甚至有城市商业综合体即将引入动物园等,消费功能不断丰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新技术创新应用不断深化。随着智能物流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商业创新周期加快,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实体商业的“互联网+”正在逐步提高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行效率。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上海带来强大的贸易市场集聚效应,让上海成为中国联通世界市场的窗口。引进更有实力的国际知名零售商和品牌商,使上海成为更多国际首进新兴品牌的首选地和集聚地。随着上海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将营造更好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促进商业创新发展。既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更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提升管理和服务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依据,显著增强消费者的体验度、获得感和满意度。

  来源:联商网

来源:
推荐阅读
尊敬的观众: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China in-store 2019观众预登记将于2018年10月开放,敬请期待!

观众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