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速递
零售展会:2018年便利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行业易亏损缘于发展痛点
2018-12-11
行业规模扩大,门店数量增幅超过日均销售额
数据显示,2017年,便利店行业销售规模达到1905亿元,较2016年销售规模增长了23%,但增幅有所下降。
截至2017年末,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从年初的9.4万家增至10.6万家,较年初增长了13%;相比2016年,增幅有所扩大。零售展会2019年4月25-27日开幕,欢迎您的到来。
从便利店日均销售额来看,2017年,单店日均销售额达到4936元人民币/店/日,同比增长10%,增幅小于2017年门店数量。而横向比较来看,2016年单店日均销售额增幅高达26%,高于2017年单店日均销售额增幅,更高于当年门店数量增势。
毛利率普遍不高、易亏损,行业发展面临痛点
从盈利情况来看,大多数便利店的毛利率在10-30%之间,同时高毛利率(30%以上)的便利店企业在2017年的数量、占比均增加。
数据显示,2017年,近四分之一的便利店企业净利率超过4%,近四分之一的便利店企业处于亏损,而大部分便利店企业的净利率在0-4%之间。这说明行业盈利水平较低,且融易亏损。
同时,可以发现,较高毛利率与较高净利率的便利店企业的量、比在近两年均有增长趋势,“强者更强”现象初显。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当前便利店行业盈利水平较低,缘于其发展痛点。
首先,便利店企业成本增加。据统计,2017年,便利店行业中水电、人工与房租成本分别增加了6.9%、12%与18%。店铺资源加速稀缺,以至于未来租金成本上涨压力仍然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幅提升,加剧人员成本的上升,而水电成本的增加亦不容忽视。
缺乏便利店特色,便利性优势难以体现。在中国,大多数的便利店都与中小型超市没有明显差异。在货品选择上,没有自主开发新的商品或者领导其他人开发特色商品的能力。商品种类与陈列也都雷同,大都只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就像是超市概念的复制,或者说是延伸。并没有真正意义的突出便利店的特色。许多中国消费者更将便利店视为街头巷尾遍布的小卖部。然而在欧美,品牌和服务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相关调查显示,独创商品占50%以上才能达到30%的毛利,才能体现出一个便利店的独特个性。
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物流配送环节较弱。当代的连锁便利店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用纸笔记录的管理经营方式。虽然有不少连锁便利店已经引用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进行一些交易经营记录,但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的操作中形成较为完善的营运办公网络,在信息共享、物流配送和商品采购等方面还是使用人工操作过多。这些对于连锁便利店的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自身经营水平与管理能力落后,缺乏合理政策支持。便利店经营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先进的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信息化的技术支持,而目前很多连锁便利店缺乏这一方面的技术支持,使得各个连锁便利加盟店之间在日常经营中出现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影响正常经营活动。
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