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上海国际店铺设计与解决方案展览会(China in-store 2021)将延期举行

截止目前,中国大陆的入境限制仍旧十分严格,且新冠疫情持续影响零售品牌的线下扩张及采购计划。经慎重考虑,主办方正式决定将原定于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店铺设计与解决方案展览会(China in-store 2021)延期举办,新的展期及规划将在近期公布。

“我们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将China in-store 2021延期是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出入境政策恢复正常以便国际展商和观众可以亲临展会。在此期间,我们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打造一个更高质量的采购交流平台,以便适配疫情后的零售行业。”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睿博先生表示。

新展期的将继续聚焦店铺装修和店铺设计、视觉营销、零售商业照明、智慧零售技术、零售营销五大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同时,Retail Stage,HiTech Stage,ReTailor Hub,EuroShop 中国零售设计奖以及橱窗营销挑战赛等精彩的同期配套活动也将于新展期举办,为零售人士提供与优质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知名零售品牌商、地产商以及行业专家学者共商零售热点话题的宝贵契机。

接下来,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将组织一系列线下商务交流活动,邀请行业大咖分享真知灼见,与行业同仁保持深度连接。与此同时,主办方将继续与行业媒体,协会,研究机构以及EuroShop全球零售联盟成员携手,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领英等渠道向零售人士提供有价值的零售行业新鲜资讯和前瞻趋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访问 www.c-in-store.com


2021年7月27日

媒体中心 新闻 零售速递

零售速递

零售展:扎堆竞争,北京便利店区域分布不均

2019-04-22


  2019年4月26至28日,C-star零售展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续写零售篇章,为行业人士探索未来零售发展、了解前沿零售设计理念、采购最新商铺设计提供一站式交流商贸平台。

零售展:扎堆竞争,北京便利店区域分布不均

  近日,零售展调查发现,北京部分区域如中关村、CBD等核心商圈出现了“便利店品牌一条街”的扎堆景象,一条街上可能会聚齐711、全家、罗森、便利蜂等各种便利店品牌,竞争激烈。

  事实上,无论是日本还是国内的上海等城市,一条街上聚集多家便利店的情况都很常见。不过目前北京仅在热门地区有此情况,而在部分社区场景又会出现几公里范围内都没有一家门店的情况。

  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实则是便利店业态分布不均的体现,北京便利店目前还主要停在热门商圈相争的阶段,尚未向城市深处下沉。

 

  店租百万品牌承压

  在北京海淀区苏州街上一段小小的街道两边,如果仔细数以一下,可以看到2家便利蜂便利店,2家罗森便利店,一家7-11便利店,另外还有非连锁的夫妻老婆店。这些便利店或隔街相对,或擦肩相邻,每家店之间的距离相隔最多一二百米。在光华路财富中心附近,围绕着写字楼周围也有2家7-11便利店,以及罗森、便利蜂、好邻居便利店等。

  零售展近日在走访中注意到,伴随资本和新品牌的涌入,北京市部分区域已进入便利店贴身肉搏阶段,除上述地点外,还有写字楼密集的中关村区域,三里屯、工体等地标性大型商业、文娱区等地,都是便利店必争之地。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便利店业内人士透露,新品牌的进入对企业原本的选址计划和投入都产生了冲击,比如原本可能60万元/一年租金的一家门店,由于新品牌的竞争可能会被涨到100万元/年,这使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

  不过零售展也注意到,这些连锁便利店品牌从外表看,尚存在同质化现象,尤其是在商品方面。举例来看,即使每家便利店都有自有品牌商品,外包装略有不同,但商品款式类似,背后的供应商也都是同一家,这些企业的差异化商品理念和研发能力显然还有待提高。

  适者生存的理论在便利店领域同样适用。朗然资本联合创始人、前快客便利总经理潘育新表示,不同便利店品牌门对门、墙挨墙开店的情况在上海也很常见,这时就要比拼企业的内功了,最终能留下来的一定是具有最适合消费者的商品结构,最能满足消费者即时性需求的门店。

 

  密度尚不平衡

  尽管在一些热门区域的竞争异常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北京还有不少区域仍是便利店荒漠,几公里范围内也找不到一家连锁便利店企业。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在此前的演讲中就曾透露,北京市便利店的网点发展相对不平衡,北京市平均每百万人只拥有208家便利店,跟上海等南方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的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排名为全国第七位,24小时便利店所占比例仅为44.4%。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表示,一个区域的便利店密度越高、品牌越多,事实上也能说明这个区域市场机会多,人流量密集、消费力较强。一些热门区域虽然聚集了较多便利店品牌,但是由于需求旺盛,企业一般都能有一定收益,这是由需求导向所形成的市场规律。好的位置大家都要抢,即使竞争激烈,也会有一定收益,但如果是需求不高的部分区域,即使只有一家品牌存在,也未必能有好的销售。

  对于便利店企业来说,一般只有这些商业区的优质资源饱和后才会向下延伸到盈利水平相对较低的社区深处。所以也能说明北京市便利店发展尚不充分,还存在分布不平衡的情况,大部分品牌的竞争还集中在发达商业区。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看来,合理商业秩序下的竞争利大于弊,消费者的需求千变万化,一座写字楼中只有一两家不同的便利店品牌,并不足以完全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要。不同的竞争者可以促使店员的状态提升,提高对门店的关注度,对于消费者来说,收获的将是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多渠道布局差异化

  热门商圈意味着高客流量、高销售,也正是对于热门商圈选址不约而同的高度渴求,使得便利店企业们不得不接受直接竞争,同行相拼也成为便利店存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在便利店企业看来,新品牌的进入以及来自跨界企业的竞争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威胁,影响门店运营的最大因素首先主要来自同行竞争及消费者变化,其次才是政策环境、人工费用、店租等。

  而为了在有限的优质店址资源中存活下来,便利店企业也在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形成自身的差异化特色。目前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逻辑是以7-11为代表的企业在商品开发上不断深入,试图在商品品质上赢得对手,这样即使门店相邻,7-11也会因商品更好而吸引顾客。7-11中国内田慎治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零售业的“服务”无疑发展很快、很先进,比如外卖配送、移动支付等,但是在商品方面还难以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7-11认为有价值、有品质的商品仍然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

  另一种逻辑则是在服务和渠道上探索多元化,以迎合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而形成优势。以便利蜂为例,其已于去年推出了付费会员制与线上配送,这对于一些目标客群很具吸引力。据悉,成为便利蜂付费会员后,用户可以享受消费返利、会员专享价、免费骑单车等权益。除了便利蜂以外,全家、好邻居等便利店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付费会员制。

  王洪涛认为,随着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实体零售商的发展重点是挖掘存量市场,即将现有顾客留住,提高他们的到店频次和品牌忠诚度,因此付费会员制在未来一定会被更多零售商采用。新零售分析师云阳子则表示,零售到最后要做的都是经营用户,免费会员绑定用户的程度不高,也较难深挖用户,付费方式可“深度绑定”用户在平台频繁消费。但是,做付费会员需要一定的运营能力,要吸引那些确实会长期购买并愿意支付额外会员费用的消费者也更考验门店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内容要点的介绍,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当然想要了解更多的,请移步到零售展,一起来参观交流吧。

  来源:联商网

来源:
推荐阅读
尊敬的观众: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China in-store 2019观众预登记将于2018年10月开放,敬请期待!

观众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