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上海国际店铺设计与解决方案展览会(China in-store 2021)将延期举行

截止目前,中国大陆的入境限制仍旧十分严格,且新冠疫情持续影响零售品牌的线下扩张及采购计划。经慎重考虑,主办方正式决定将原定于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店铺设计与解决方案展览会(China in-store 2021)延期举办,新的展期及规划将在近期公布。

“我们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将China in-store 2021延期是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待出入境政策恢复正常以便国际展商和观众可以亲临展会。在此期间,我们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打造一个更高质量的采购交流平台,以便适配疫情后的零售行业。”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睿博先生表示。

新展期的将继续聚焦店铺装修和店铺设计、视觉营销、零售商业照明、智慧零售技术、零售营销五大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同时,Retail Stage,HiTech Stage,ReTailor Hub,EuroShop 中国零售设计奖以及橱窗营销挑战赛等精彩的同期配套活动也将于新展期举办,为零售人士提供与优质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知名零售品牌商、地产商以及行业专家学者共商零售热点话题的宝贵契机。

接下来,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将组织一系列线下商务交流活动,邀请行业大咖分享真知灼见,与行业同仁保持深度连接。与此同时,主办方将继续与行业媒体,协会,研究机构以及EuroShop全球零售联盟成员携手,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领英等渠道向零售人士提供有价值的零售行业新鲜资讯和前瞻趋势。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访问 www.c-in-store.com


2021年7月27日

媒体中心 新闻 零售速递

零售速递

新零售展与你一起探讨人工智能浪潮下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8-11-0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海量数据的应用、算法的革新和算力的提升驱动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成为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传统零售业由于经营模式粗放、供需匹配失衡、个性化体验缺失等因素影响,正受到线上与线下的双重挤压,行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行业先行者开始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探索零售业的转型,逐渐探索出一系列融合创新的业务模式,有效提升了零售业各环节的运营效果,也带动了实体经济中多个行业的有效联动,新零售展2019年4月25-27日开幕,欢迎您的到来。

新零售展与你一起探讨人工智能浪潮下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现状与思考

  零售业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

  在零售场景中,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相对电商模式而言更为深入,消费过程中的一系列互动内容经过数据化采集后,可以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为零售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在实践应用中,典型性的融合创新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行为辨识。主要运用了机器视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和传感器融合等技术。例如,美国亚马逊公司的Amazon Go无人超市向顾客提供“无需支付,拿完即走”的购买体验。高清摄像头会实时跟踪记录顾客在商店里的行为,识别顾客从货架上拿起放下商品的动作。货架上的红外传感器、压力感应装置以及荷载传感器也会辅助感应消费者取走了哪些商品以及放回了多少商品。此后将由主服务器中的判别模型最终确定顾客是否购买了该商品,并实时更新顾客账户中的虚拟购物车。

  第二类是人机交互。主要运用了语意识别、手势识别和增强现实技术。例如,英国公司Magic Mirror推出的“智能试衣镜”使顾客无需更衣就能立即看到衣服上身的3D效果。在试衣过程中,系统可以快速获取顾客的年龄、性别、肤色和身体尺寸等特征模型,并根据店内存货状况以及顾客的外貌特征从数据库中挑选合适的服装。结合增强现实技术,被选中的3D服装模型可以立即叠加到人体网格模型上并进行渲染,随后即可向顾客实时呈现试穿的效果。与此同时,系统也会通过语音和体感交互设备与顾客进行实时交互,从而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

  第三类是决策模型。主要运用了线性模型、决策树集成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例如,京东集团可以将无人超市中消费者的行为数据与电商平台数据、社会热点等信息进行融合,然后通过模型算法预测出市场需求趋势。与此同时,这些需求信息可以转化成工作指令,以一定的规则沿着生产、采购、供应商的价值链条逆向传导,在多个环节指导产业链上的生产经营,实现市场供需的高效对接。

  融合应用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虽然人工智能浪潮下零售业的智慧化转型成效初显,但总体看,这些创新模式和业态大多还处于萌芽阶段,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等方面都尚不成熟,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一方面是行业本身技术与发展模式的问题。目前人工智能的技术成本高昂,对于传统零售企业而言,前期部署即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成本,转型升级的门槛过高。以美国Amazon Go智能超市解决方案为例,每家店面需要上千万美元的前期投入,而盈利情况相对传统卖场没有明显优势,因此推广进程缓慢,缺乏普惠效应与规模效应。此外,受技术能力的影响,当前的智能化零售场景中功能应用相对简单,与传统的零售场景相比有一定的功能缺失。例如,目前的主流无人超市均严格限定了产品的种类和规格,这样做可以降低系统计算难度,但用户的选择空间则被大幅压缩。

  另一方面是外部政策环境的问题。当前行业监管政策相对未来零售业务的发展还较为滞后。电商平台发展模式中的低边际成本、高生态合作优势,在基于实体场景的智能化零售中却往往因为行业监管问题难以复制。例如,部分零售企业尝试通过人工智能决策模型的引导,将零售业务与餐饮、娱乐等经营项目在同一实体店面进行融合,但实践中却面临着无法申请“一址多照”的困境。也有部分零售企业探索在一定区域范围中,基于同一数字化模型和供应链体系复制多个定制化的无人超市,但受到无法“一照多址”的限制,使营业成本大幅增加。此外,随着未来零售业务的不断扩展,无人机、物流机器人等智能硬件工具的应用需求将不断上升。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此类智能硬件工具在公共区域的使用管理办法相对保守,使相关业务的发展相对滞后于技术演进速度。

  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建议

  作为人工智能驱动转型的新领域,零售业的智能化发展尚需多方协作探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下,零售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如果方向正确、发力精准,将极有可能以此为切入点带动产业链的联动升级,在多个方面促进实体经济优化升级。

  从行业的视角看,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探索构筑行业发展生态。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零售企业可开始先行先试,通过自身开展智慧零售业务过程中的经验积累,逐渐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的智能硬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同时也需要由行业领军企业牵头构建智慧零售开源平台,引导产业链上多方企业广泛参与,面向迎宾导购、购买体验、结账支付等各种应用场景,为中小型零售商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接口,全面降低行业优化升级的技术门槛。

  从政府部门的视角,需要包容监管,合理引导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各地方工商部门、交通部门、食药监督管理等部门间的对话,面向零售业的创新发展需求,以包容审慎为原则,研究完善现行的管理条例,促进新模式新业态的健康有序增长。消费品制造主管部门可以充分借助智慧零售平台加强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宣传推广,塑造“中国制造”品牌形象,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形成宣传推广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特色。

  来源:百家号

来源:
推荐阅读
尊敬的观众: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China in-store 2019观众预登记将于2018年10月开放,敬请期待!

观众登录